找到相关内容165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学佛的方法?

    日常活动,不外身口意三业,此三业,可以为善,亦可以为恶。所以佛制戒律,使修道者依此而行,止恶修善。 释迦世尊曾说十六字偈曰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诸恶莫作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7383285297.html
  • 漫淡日常修行

    下去;没有坚定道心,就坚持不下去。实际上,这就是十六字偈的深意: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“自净其意”四字,不少人把“自净其意”理解为打坐,我觉得这种理解不确切。“自净其意”应该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日常功夫长期积累的结果。  近来我又慢慢体会到,如果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的日常修行,仅仅是以净化自己的心行为目标,而没有和体证世间万事万物的普通空性联系起来,那么,...

    释永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0162741.html
  • 人生的价值

    其他贤哲来,他是更彻底究竟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人。我们若想圆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就应该遵循佛陀这位觉悟者的教诲来学习和实践,才能成功。 那佛陀的教诲到底是怎样的呢?经典里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。这是佛法的总纲。 诸恶莫作,就是一切会伤害其他人和其他众生的事情,我们不能去做。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。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伤害,同样就不能加诸别人头上。比如我们爱惜自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0975306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契合?

    佛通戒偈”,可以被认为是戒律的基本原则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其中第一、二两句分别从“负面”和“正面”或者“禁止”与“提倡”两方面对戒律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,具体的戒条,不过是这些原则的体现。第一句“诸恶莫作”,就范围而言,涵盖了佛教戒律中所有禁止性的戒条,即“遮戒”与“性戒”,如“五戒”、“八戒”等。第二句“众善奉行”,则包括了所有应该提倡和对众生有益的戒条,如“十善”、“三聚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点|戒律|儒家|道德观念|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19173190007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契合吗

    上,佛教戒律与儒家伦理存在相通与契合之处。   佛典中屡次提到的“七佛通戒偈”,可以被认为是戒律的基本原则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其中第一、二两句分别从“负面”和“正面”或者“禁止”与“提倡”两方面对戒律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,具体的戒条,不过是这些原则的体现。第一句“诸恶莫作”,就范围而言,涵盖了佛教戒律中所有禁止性的戒条,即“遮戒”与“性戒”,如“五戒”、“八戒”等。第二...

    彭自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22991857.html
  • 《七佛通戒偈》浅释

    这首偈语是过去七佛教化众生用的,非常重要。实际上只有四句话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”。前三句话就概括了很多内容,把佛教的基本教理都包括进去了,这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纲领。作为佛教徒,我们应该很好的学习、领会、信受奉行。我也理解得敷浅,和同修们一起学习。 先把这四句话作个简单的介绍:“诸恶莫作、众善奉行、自净其意、是诸佛教&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戒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1615344692.html
  • 《禅露集》——禅宗基本

    愿、正行,它体现在佛教徒的日常修持 上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禅宗也不例外。 首先,不管你什么宗,只要是出家众,都是一样的,一个光头一身 袈裟,平时吃住在寺院里,烧香,拜佛,做功课,...外道恶趣,一般就起邪信。实际上,决定一个人是正信还是邪信,从根本上说,是这个人的发心行愿。行愿正,就是正信;行愿邪,就是邪信。  诸恶莫作--众善奉行  一看到这题目,有人就会说了:又是老调重弹。是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1448331.html
  • 释永信法师语录

    么!  我们平时行善做好事,修三十七道品,六度万行,并不全是求外在的福报,而是"自净其意"。许多人都把"自净其意"理解为坐禅或念佛功夫,我认为不对,"自净其意"应该就是指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的功夫。我们平时说的修行,我认为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是正行,坐禅念佛之类是助行。我觉得很多人都低估了十六字偈中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的深意。"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"不仅与六祖《坛经》里的根本思想:"行正即是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2253889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原则与儒家道德观念的契合

    一基本原则上,佛教戒律与儒家伦理存在相通与契合之处。  佛典中屡次提到的“七佛通戒偈”,可以被认为是戒律的基本原则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③”其中第一、二两句分别从“负面”和“正面”或者“禁止”与“提倡”两方面对戒律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,具体的戒条,不过是这些原则的体现。第一句“诸恶莫作”,就范围而言,涵盖了佛教戒律中所有禁止性的戒条,即“遮戒”与“性戒”,如“五戒”、“八戒”...

    彭自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93566750.html
  • 修持的方法

         一切的佛教修行方法,是可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来包含的。   戒定慧三学,是学佛的基础,修此三学,可以断除烦惑,超凡入圣。释迦世尊曾说十六字偈曰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”诸恶莫作是止恶,众善奉行是修善,自净其意是断惑,行此三者,即是修道。   戒学就是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以此来收摄身口意三业,以便更进一步来“自净其意”(定学、慧学)。而五戒是消极的断恶,十善是...

    智海法师

    |止观|定慧|禅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435588295.html